防控措施及责任分工
(一)成立领导机构。各二级学院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各项防控措施,制订周密方案,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预防控制体系。各学院党政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单位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各二级学院)
(二)做好值班值守。认真落实学校值班制度,做好寒假期间值班值守,做到值班人员在岗、值班电话畅通,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上报(责任单位:各部门、单位)。
(三)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等网络渠道,及时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并编发假期生活提示,开展健康教育,重点提醒减少外出、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勤开窗通风、不去重点疫区或与相关人员接触(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研究生处、校医院、各二级学院)
(四)及时掌握假期师生员工动态
了解和掌握学生假期去向,做好信息登记。密切关注和监测留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做好留校学生的健康监测工作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者,及时报告至校医院;留校学生不得随意离校。全面掌握本单位教职员工及其家属假期外出、亲友来访及健康情况,及时掌握动向,做到精准摸排。认真统计湖北籍特别是武汉籍教师、学生信息,并将相关信息报送人事处、学生处和后勤处备案。如发现有疑似感染者,第一时间报告校医院。(责任单位:学生处、研究生处、国际教育学院、人事处、各二级学院)
(五)全校暂停举办大型聚集活动,关闭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公共活动场。参加必要的会议人员要正确佩戴有效防护口罩,并做好其它防护措施,避免人员聚集引发疫情扩散。(责任单位:各部门、单位)
(六)加强校园和家属区管理
校园实施封闭管理,严格校园安保管控。在学校进出口处配备体温测量设备,对所有进入校园的人员实施体温监测,体温异常者不得进入校园。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做好家属区外地来淮人员摸排工作。做好外来人员及车辆的登记备案工作(责任单位:保卫处、后勤管理处)。
(七)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通知学生严格执行延期开学要求,未到开学报到时间禁止学生提前返校。提醒从湖北特别是武汉提前返校教职工自觉居家健康观察14天,每天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主动向本部门报告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并报淮安市卫生健康部门。(责任单位:校党政办、后勤处、人事处、学生处、研究生处、国际教育学院、各二级学院)
(八)加强疫情监测和摸底排查
开学报到时,全面开展健康状况摸底排查,建立学生健康监测、因病缺课缺勤登记与报告、隔离和复课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学生健康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做好检测记录,预防和控制群体性疫情发生。(责任单位:学生处、研究生处、国际教育学院、后勤管理处、各二级学院)
(九)及时报送疫情信息
严格执行疫情信息逐级报告制度,各单位每天下午16:00之前向人员归口管理部门报告疫情防控情况(本科生归口学生处,研究生归口研究生处,在岗教师归口人事处,外教和留学生归口国教院,外来人员归口保卫处)。
(十)加强联防联控。加强与市卫生健康部门密切联系,及时掌握信息,获取专业指导。(责任单位:后勤处校医院)
三、隔离场所与管控
校内集中隔离场所安排在北京路校区综合楼,需要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由专车转运至隔离场所。饮食采取集中配送、隔离间内单独就餐方式,保证隔离人员的饮食、饮水卫生。定时对隔离场所进行消毒,转运隔离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佩戴防护口罩、穿隔离衣等。对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接触者,由专车或120专用车转移至定点医院治疗。
四、保障措施落实
(一)确保通信和信息报送渠道畅通。
(二)配备医用口罩、红外线额温仪、消毒药品等防护用品,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资保障。
(三)明确苏H00890为专用保障车辆。
(四)隔离人员的饮食由饮服总公司派专人负责。
(五)后勤处对食堂、学生宿舍、教室、体育馆、图书馆等重点场所定期、定时进行消毒。
(六)设立专项经费,保证疫情防控需要。
二〇二〇年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