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能源托管模式
学校绿色发展研究基金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设立的司局级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研究基金课题组以学校绿色发展为核心,支持学校在绿色建筑、绿色运行、绿色服务等领域开展课题研究,旨在逐步建立绿色校园建设相关的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绿色校园建设理论水平、丰富绿色校园建设项目实践经验、展示绿色校园建设最新技术、新产品,努力推动全国绿色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发展。中教能源研究院微信公众平台将从本期开始对学校绿色发展研究基金最新成果进行全面展示。
课题负责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卢志坚
能源托管模式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提升学校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该模式在“十三五”期间得到有效推广。本课题通过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首先分析能源托管在学校应用现状,梳理主要影响因素和风险、组织管理模式,然后总结归纳了校能源托管模式运作体系和标准合同,为学校了解如何运用能源托管,指导学校进行能源托管运行实践,政府制定相关促进机制提供指导参考。
研 究 现 状
能源托管模式源于外包理论,是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开展能源管理下的模式,其报酬的支付以已有的能源费用为基础减去节约的比例,或按能源服务提供的单位计算。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学校在节能改造和管理中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主要集中在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热水系统等方面。但能源托管模式运用较少,而且很多学校的能源管理人员对能源托管模式概念不清楚,更不用说,如何选择和运作能源托管项目。还有学者认为能源托管模式具有零风险、零投资、增收益的特点。
1.偏重于通过设备硬件能效提升,较少关注能源运营效率。
2.当前涉及到专业服务方面的节能改造项目运行效果不佳.
(1)由于甲方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服务管理能力;(2)由于项目再招投标的时候没有考虑专业服务的报价
研 究 内 容
能源托管模式特点分析与其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内目前主要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节能效益分享、设备租赁、节能量担保、能源托管和BOT模式。
(1)采用节能效益分享、设备租赁以及节能量担保模式的项目,更关注于在设备能效提升方面,管理权重相对比较低。
(2)BOT模式则更关注高效的能源服务,通过提供能源服务获取投资回报,一般更关注于能源供应。在高校一般只适用于有稳定能源使用费(现金流),如暖气、热水、蒸汽等,并通过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的项目
(3)能源托管模式,相对更多是通过专业的能源服务能够带来能耗的下降和能源效率的提升,适合于专业能源管理服务对节能绩效有较大贡献的项目。
能源托管模式特点分析与学校其他服务托管的对比分析
学校有多种服务外包被广泛接受并已应用。如:物业托管、变电所托管、机房管理托管、节能监管平台托管、空调等专业设备运维外包管。
(1)物业托管:一般是根据建筑面积、绿化面积等所需人员数量进行核价;节能监管平台运行托管、变电所运行托管、专业设备运维托管则是根据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核价。
(2)能源托管模式:也是业务外包,但是与节能监管平台运行托管、变电所运行托管、专业设备运维托管以及物业托管不同,除了节能改造所需的投入外,还需要肯定专业能源服务人员的服务价值,而且其投资回报是通过高效的能源托管,提升能效,从下降的能源费用(包括能源管理费用)中收回的。
能源托管模式内容:
(1)拥有中央空调(或集中供暖/供冷系统)的建筑或建筑群,由于能耗高以及需要专业服务,比较适合实施能源托管模式。
(2)既有建筑及其设备系统节能改造的所有技术途径,但应更注重通过专业的综合能源管理提升的能源效率。
(3)能源托管模式项目应该建立不仅仅局限于节能监管平台的综合节能管理平台,而且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能源管理及优化
(4)节能服务公司,包括从事节能管理的物业公司,在一些高校楼宇的能源托管项目中,可以依靠简单的人工管理或通过一般的控制系统对师生的用能行为进行管理的,但这个不应该是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所应关注的项目范围。
能源托管模式管理层次:
(1)初级: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开关和人工疏导进行节能管理;
(2)中级:已经配置有空调集中控制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等,通过系统根据日程安排进行管理;
(3)高级:拥有集中控制平台,通过优化系统性能,专业远程诊断提升能效。
能 源 托 管 模 式 运 作 流 程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能源托管模式运作流程应该项目选择、招投标、实施、财务支出、运维管理和资产移交等。高校一般通过以下流程与节能服务公司等相关机构实施能源托管模式项目,其中大部分过程都是与节能服务公司协作进行。
总 结
目前大部分高校节能监管平台已经初步建成,可以做到实时监控,远程抄表等功能,高校已经实施的各项节能技术改造的项目也不少,进行节能改造的地方都取得了一定的节能量。但尽管如此,高校整体的能耗还是逐年增长,随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总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可能会随之上升。同时,“十三五”期间,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对高校节能减排提出了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的双控要求。因此高校加快节能减排工作刻不容缓,而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成熟的节能改造市场手段,应该在高校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