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染源主要是结核病患者,即痰直接涂片阳性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笑、大声说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患者常有午后低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乏力、消瘦、月经不调等症状。
治疗原则:合理的抗结核治疗。肺结核病人除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外,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中接受治疗
健康教育处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痰液最好吐在废纸或手帕中并进行焚烧,外出带口罩并尽量避免在公共场所活动,食具、茶具单独使用,定期煮沸消毒,日用物品应经常在日光下翻晒,有条件者宜分房独睡,直到痰液检查结核杆菌阴性3次以上。
2、注意加强营养,必须摄入足够的热量,选择食品注意多样化,以清淡为主,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坚决戒烟。
3、合理安排休息与运动。
4、肺结核病程长、恢复慢,有传染性,患者常有抑郁和孤独感,对疾病的康复不利,故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坚持按时服药,如发现漏服,须在24小时内补服,以免治疗失败。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一旦发现要及时就诊。
6、结婚与妊娠。结核病灶有活动时不宜结婚,避免怀孕,但在治愈后停药半年以上可以考虑怀孕。
7、停药问题。只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全程不间断地完成6-8个月的疗程,绝大部分病人都是可以治愈的,如果自行停药或间断用药,可能产生耐药性,肺结核就很难治愈,而且容易复发。
8、患者应定期(2-3个月)进行胸部X线复查及痰结核菌培养,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